美国开启降息周期,其他国家大概率跟进,低利率时代将出现资产荒,那什么是资产荒呢?
---
一、核心定义:什么是资产荒?
资产荒 并不是指社会上没有资产了,而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,市场上缺乏“优质”的、符合投资者需求的金融资产。
这里的“优质”通常指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:
1. 高收益:能提供可观的投资回报。
2. 低风险:本金安全,违约可能性低。
3. 高流动性:能够快速、方便地买卖变现。
简单来说,资产荒就是 “钱多,但好项目少” 的局面。大量的资金在市场上追逐少量的优质资产,导致这些资产的价格被推高,收益率被压得很低。
---
二、一个生动的比喻
您可以把市场想象成一个购物中心,投资者是顾客,金融资产是商品。
· 正常情况: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,有便宜实惠的(低风险低收益),也有昂贵高档的(高风险高收益),顾客可以各取所需。
· 资产荒时期:商场里涌进了大量的顾客(资金泛滥),但货架上质优价廉的“爆款商品”(优质资产)却非常少。结果是:
· 这些“爆款”被一抢而空,很快售罄。
· 黄牛(二级市场)把价格炒得非常高,顾客实际能得到的实惠(收益)变少了。
· 一些顾客被迫去买一些自己不太喜欢、或者质量没那么好的商品(降低标准,承担更高风险)。
---
三、资产荒产生的主要原因
资产荒通常是由 “资金的供给” 和 “资产的需求” 失衡造成的。
1. 资金端(钱太多)
· 宽松的货币政策:央行通过降准、降息等方式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,导致银行、金融机构和个人手中的钱变多。
· 储蓄搬家:银行存款利率低,房地产市场不景气,居民没有好的投资渠道,大量储蓄需要寻找新的出路。
· 避险情绪高涨:当全球经济或政治不确定性增加时,资金会从高风险领域(如股市、创业投资)撤出,转而寻找安全港湾,加剧了对低风险资产的需求。
2. 资产端(好项目太少)
· 经济下行期:实体经济不景气,企业的投资扩张意愿不强,盈利能力下降,能产生的稳定回报的优质项目(如好的企业债、项目融资)自然就变少了。
· 优质资产减少:过去被认为是“无风险”高收益的资产,如房地产信托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,在监管加强和经济转型背景下,风险暴露,不再被信任。
· 资产价格已过高:由于资金长期追逐,现有的少数优质资产(如国债、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债)价格已被推到历史高位,其收益率也降到了历史低位,失去了吸引力。
---
四、资产荒的表现和影响
1. 利率持续走低:国债、高等级信用债等安全资产的收益率不断下降,甚至出现负利率。
2. 资产价格泡沫:资金涌入少数领域(如曾经的楼市、某类热门股票),推高其价格,形成局部泡沫。
3. 投资者“降级”风险偏好: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,投资者被迫去购买一些自己原本看不上的、风险更高的资产(如信用等级更低的债券、复杂的金融衍生品),这为未来的金融风险埋下隐患。
4. “资产荒”与“资产慌”:投资者因为找不到好资产而感到焦虑和恐慌,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。
---
五、当前的例子
以中国为例,近年来多次出现资产荒的讨论:
· 资金端:居民有巨大的储蓄,但房价不再上涨,股市波动巨大,银行理财打破“刚兑”且收益下降。
· 资产端:实体经济面临挑战,优质上市公司数量有限,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受到严格监管。
· 结果:大量的资金涌向了被认为相对安全的资产,例如:
· 长期国债:收益率被压至很低水平。
· 黄金:作为传统避险资产,价格屡创新高。
· 高股息股票:如煤炭、银行等板块,因为其稳定的分红而受到追捧。
---
总结
资产荒的本质是“优质资产”的供需失衡。 它是特定经济周期下的产物,通常发生在货币宽松但实体经济复苏乏力的阶段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资产荒意味着投资变得更加困难,需要降低收益预期,加强学习,做好资产配置,并时刻警惕因追逐收益而忽略的风险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评论